医生医学生:★★☆☆☆(复习一下)
中医爱好者:★★★★★(你怎么看待“阳化气,阴成形”这句话?)
非医伙伴们:★★★★★(给你介绍一个很重要的中医理论)
“阳化气,阴成形”,此语出自《内经》,主要是讨论阴阳的性态和作用问题。
1
“阳化气”是指阳有化气的作用,可使物质由液态(体)变为气态(体),或由固体变为液态(体),或由物质转化成能量。
根据阴阳的属性,阳是无形的,主动、主热,具有升发、温散之功,故有化气的作用。
天地间万物以及人体的生命活动,全赖此阳气的温煦激发,始能机能旺盛,生化不息。
在自然界中,春阳升发,启动生机,植物始能生长,大地回春,欣欣向荣;而在人体只有阳气充沛,促进气化功能旺盛,始可生精化血,布散精微,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。
饮食水谷入胃后,就是依靠脾胃阳气的腐熟熏蒸作用,才使饮食水谷由固体变为液态(体),并化生为水谷精微,从而布散于周身,营养周身。
若人体脏腑的阳气虚衰,生化功能衰退,就须用温补之法,以鼓舞阳气,促进人体的气化功能。
2
“阴成形”是指阴为有形之质,其属性是相对静止的阴阳,凝敛的,故有凝聚成形的作用。
无论在自然界,还是在人体,一切有形之质的构成皆是阴精凝结而成。张景岳谓:“阳动而散,故化气,阴静而凝,故成形”。
由此可见,“阳化气”实际上是指物质从有形转化为无形,即由物质转变为能量;“阴成形”实际是指物质从无形转变成有形,即由能量转化为物质。
“化气”与“成形”是既相反又相成的两种作用,没有化气就不能成形;反之,没有成形也不能化气。
《内经》运用“化气”与“成形”的两种相反相成的作用,来解释人体和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。
例如,自然界中云、雨的形成,就是“阳化气”和“阴成形”的过程。
又如人体中的同化与异化、合成与分解、能量的贮存与释放过程,实际上就是“阳化气”与“阴成形”的过程。
概括地说,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就是“化气”与“成形”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在“阳化气,阴成形”的两种作用之间,《内经》认为阳居主导地位。
在人体,只有阳气生发,气化功能旺盛,始能生精化血,构成有形阴质,即《内经》所言“阳生阴朝长”。
这里包含有无形生有形的辩证法思想,后世医家据此说明阴阳生化之机,阳居主位的道理。
张景岳认为:“生化之机,则阳先阴后,阳施阴受”。李中梓认为:“补气在补血之先,养阳在滋阴之上”,说明对于阴阳气血虚损不足的病证,治宜以温阳益气为先。
通过温阳益气,特别是通过温补脾肾之阳,可促进人体的气化功能,生精化血,填补气血有形之不足,此为无形生有形也。
明·张景岳受《内经》重阳思想影响颇深,认为阴阳之中阳居主位,人之生气以阳气为主,阳气为人身之大宝,难得而易失。因此,他在治疗上,重视温补肾阳、命火,从而成为“温补派”的代表医家。
3
从上可以看出,《内经》关于阴阳学说所言的阴阳这一对矛盾范畴,它和现代辩证法所说的矛盾范畴相比较,其含义既有相同的一面,又有其特定的含义。
现代辩证法中所说的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加任何限定的泛指,因此,该矛盾范畴适用于一切领域,是事物和现象最抽象、最一般的概念。
而阴阳这一对矛盾范畴,不仅具有对立统一的属性,把阴阳看作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。
即《内经》所谓:“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”,而且还包含着自己的特殊内容,即《内经》所说的“阴静阳躁”,“阳化气,阴成形”。
也就是说,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,在性态和趋向上各具不同特点,即正反对立。
一方面具有阴性特征,呈现静止、凝敛成形的特性;另一方面必然具有阳性特征,呈现躁动、升散化气的特性。
阴阳之间既体现着对立统一的一般关系,又体现着对立统一的特殊关系。
中医学正是运用阴阳之间的特殊关系来研究和阐释人体的生理、病理、诊断和治疗各方面的问题,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。
注: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!本文选摘自《周信有——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》,周信有著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,2007.2。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。
//////////
上一篇
八字富贵命格体现在哪方面
下一篇
94年属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