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正文

普通人对易经有什么基本需要了解的

(一)对易学的初步了解

谈到易经,大多数普通人以为是算卦、看风水,怎么也应该归于封建时代的文化遗存,本人以亲身学习经历告诉大家,事实上易经远远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样子,可以说,算卦、风水只是易经的很小一部分,如果要了解,我们需要从易经的历史说起。

中国文化,源远流长,门派众多,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的如流星一闪而过,有的却经久不衰,不论历朝历代,帝王将相、贩夫走卒,无不对算卦、风水多多少少都要相信。其实易经这类是文化的一种,统称为易学,易经只是易学中的一个分支,在历史的长河中,不断演变而来。

首先,我要告诉大家的是,易学失传非常严重。

其次,古代易学准确性不低,这也是其失传的一个原因,为什么失传?因为统治阶级不希望撼动其地位是“神”授的,天子,天命所归,这都是统治阶级愚弄老百姓的,如果一种文化,告诉老百姓世间的普遍规律,没有那么多天命所归,你是统治阶级,你会怎么想?你一定想,这不是拆台吗?只能打击了。

如果你不相信,可以看看《焦氏易林》,焦延寿,他是西汉梁(今河南省商丘市)人,字赣。家贫贱,因好学而得到梁敬王的资助。学成之后,为郡吏察举,补小黄令(小黄,为西汉陈留郡之属县,今河南兰考附近)。任职期间,常先知奸邪,而使为盗者不敢轻举妄动。后因“爱养吏民,化行县中”,被举荐,升迁外地为官。三老官属上书挽留,得到批准,并使官职增高。最后死于小黄;焦氏的易学主要著作有《易林》、《易林变占》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有焦氏撰《易林》十六卷,梁又本三十二卷。《易林变占》十六卷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载有焦氏《易林》十六卷,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、《宋史·艺文志》亦有著录。今存焦氏著作有《易林》,就是《焦氏易林》,其实该书正确用法已经失传,就像一本《新华字典》,把查字的方法去掉了,基本无法使用。按照记载,其准确性占卜无失误,现在就是文化价值了,不说其易学,单是文化角度,都是有古《诗经》的风采,现代很多文学大师都很推崇,被当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誉为“四言诗之矩矱”,意为四言诗的轨范。

先说易学失传非常严重这事,举例:《焦氏易林》用法为什么失传?因为当时书的内容太多,不易民间流传,都是在统治阶级流传,也有少数读书人知道用法,因为太准确,谁也不希望轻易告诉别人,再加上历代战乱等因素,逐渐用法失传,你非要说事无绝对,我也相信,即使现在,恐怕全中国也只有几个人知道真正用法,这些人绝不会透露半个字,一旦让别人知道,就是惹祸上身。

这还是一种失传的原因,还有就是统治阶级的打击了,汉代,“私演天文者,斩”这句话理解一下就明白了。

还有就是,纯粹打击不高明,统治阶级就来个浑水摸鱼,《推背图》,大家都听说过,但是真信的恐怕没有几个,原因就是统治阶级让读书人把内容篡改,顺序颠倒,再免费印刷,免费发放,使人们感觉准确性大大下降,偶尔准确,偶尔不准,逐渐成了易学爱好者的课外读物。

失传这件事从中国皇权确立以后就发生了,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大家以为既然失传,易学书籍肯定不多,事实上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,各家各派,一派一书,说一个有意思的传说,据传,为了打击少数民族,曾经编撰一批易学书籍,专门传到外邦,这些书也有一些真东西,可悲的是,可能这些书又传回来了,瞧,书是不是越来越多?准确性是不是越来越低了?

说了这么多,感情易学就没有准头,全凭运气,那有没有信的必要?有,只是要明白,哪些有必要了解,那些没有必要。

我只是业余看来一些易学书籍,日常和一些易学人士不断交流,再就是网络发达,一些信息变得容易获取,就以我的经历,谈谈普通人需要了解易学什么基本常识。

先谈一个大家熟悉的词,二八法则,举例:你是一个小超市的掌柜,是不是所有的货物都给你带来利润?按照二八法则,只有20%的商品有利润,其余都是顺带的,也许没有不行,但并不挣钱。普通人也许听过这么一句话,大意是:对于一件事,如何选择,是最重要的。而易学的重要性,简单理解就是怎样选择,你可以2天不吃饭,其实对你没有什么影响,也没有必要算一卦,因为吃饭这件事几乎天天发生,就是那80%的商品,没有不行,但不是决定性的,而人生往往少数几个阶段,几个少数的事,几乎决定你的未来,你是不是一直身体象青年的时候?是不是天天高考?你是不是天天结婚?当然不是,这些不能把控的,少数的,才是我们需要易学的帮助,理解理解,?那么,怎么让易学帮助我们?篇幅太长,下一篇继续谈。